24天,行程3万里,“特种兵式”跨越11省市寻访三线建设者丨暑期践行时

  历时24天,总行程三万里!今年暑假,上海电机学院“寻访、传承三线建设精神”暑期实践团7月15日从上海出发,“特种兵式”跨越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中11省市,寻访36名与共和国同龄的三线建设者,实地考察、探访了17家从20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建立、成长起来的装备制造企业。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项大规模的国家战略,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事迹。上海电机学院建校70年来,为国家工业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输送了10余万优秀毕业生。作为今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这一暑期实践团通过走访校友,考察三线建设企业,挖掘整理出三线建设时期上海电机学院毕业生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中的故事,用脚丈量三线建设者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用心感受工业发展给区域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流水不争先,要的是滔滔不绝。”在河南省平高集团,64级校友刘根根的执着令同学们印象深刻。刘根根在上海电机学院求学期间,便热衷于动手实践,进入平高电气后更是扎根一线工程,深耕技术,从68年参加工作到2023年,74岁的刘根根依然坚守在技术一线。正是这份六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成就了他这一路的风景。这一段经历也令电气2114班的刘圣典陷入沉思:“在生活节奏急促的今天,一味追求的快和高效是否真正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我想,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校友身上的‘慢’,这个‘慢’不是指做事拖沓,效率低下,而是锚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寻访有时也是一场“特殊的面试”,在交谈互动中,公司当场向电气2114班刘圣典发出工作邀约,有的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加了刘圣典微信后表示:毕业后直接把简历发给他。

  在湖北十堰,这座因为三线建设而建立的城市,一度被称为“十堰是二汽的十堰”,来自上海的殷鑫泉介绍:“我们刚毕业到这里的时候,十堰还只是个镇,镇里只有一条泥泞的马路。当年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我们自己干打垒,动手建厂房,住芦席棚。”殷鑫泉的两个儿女后来都留在十堰工作。在桂林,曾经的桂林电力电容器厂是国内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第一家电力电容器厂,在陆美珍等几位老校友的陪同下,实践团成员在桂林屏风山下见到了隐蔽在山洞里的生产车间。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电气2112班胡心依说:“这次走访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我目前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想要追上电气发展的脚步还需要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大山深处,老校友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保持不断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努力、足够的耐心与专注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河南平顶山,刘根根等16人响应三线建设号召,1972年在沈阳主动报名远赴河南援建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当年这里都是一片麦田,我们不等、不靠、完全自力更生,从厂房开始建设,建厂当年就生产出高压隔离开关。1991年,我们自主研发的六氟化硫断路器一经面世,迅速引起全国轰动,平高电气也因此获得了高压开关行业中唯一的全国质量金奖。”在重庆,实践团队在康明斯大马力发动机厂见到了赵培明等几位老校友。这是一家成立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厂,21世纪初濒临破产倒闭。时任该厂党委书记的赵培明临危受命兼任公司董事长,最终带领企业实现扭亏转盈;如今的康明斯每年利润5亿-6亿元,已成为发动机行业的巨无霸、领头羊。

  看到了变化中的成长,也让实践团成员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在三线建设校友们的努力下,一家家工厂拔地而起,发展壮大,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再继续一路发展,最后成为整个行业的龙头。这些三线建设的企业,大都选在靠山的偏僻地点,随着来自全国各地新鲜血液的涌入,通过大大小小三线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繁荣和壮大。像东风集团、东方电气、平高集团这样的企业,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带领整个行业得到发展,这是行业的成长。”电气类2213王修羽说,我们寻访团成员,也从三线工厂的一砖一瓦中、从三线建设者的每一句话中,感受到三线精神的感染,收获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Powered by 股票配资风控_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系统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